我院联合举办第4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
2025年7月25日—7月28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研究院)、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第4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英才学术研习营在江西省井冈山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行。

7月25日开营仪式,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晓荣主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部一级调研员王翠,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肖洪波,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主任高亮,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井冈山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敖四江,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分别致辞。

主旨报告环节由耿化敏教授主持。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利生教授作题为《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叙事》的学术报告,井冈山大学学术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王海军教授作题为《拓展与深化:广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学理化思考》的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教授作关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须把握的若干原则问题》的学术报告。研习营还开展了“中共党史研究前沿指导课”“党建研究前沿指导课”学科工作坊,围绕学科工作坊导师讲授的相关内容,与会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7月26日现场教学中,导师团队和营员们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回溯革命历程,让营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史料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这些文物、史料生动呈现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从艰苦战斗的武器遗存,到根据地建设的文书资料,一件件展品串联起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探索创新的历程。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营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集体默哀、鞠躬,以简朴而隆重的仪式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儿女。重温入党誓词环节,“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誓言响彻烈士陵园,铮铮誓言既是对革命先辈的告慰,更是营员们坚守信仰的庄严承诺。

在访谈教学中,营员们聆听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让红色家风融入营员精神血脉。第一位访谈人物是开国少将龙开富的孙子龙小钢,他以龙开富与毛泽东同志等人的合影为开端,讲述了龙开富因贫苦出身投身革命,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通信员并负责挑运文稿书籍的经历,讲解了龙开富对挑夫工作的认识转变、长征前重挑担子回到毛主席身边的缘由等事迹。龙小钢对祖父龙开富革命历程的讲解,对祖孙三代家风故事的讲解,生动展现老一辈革命者及后代的初心与担当。

第二位访谈人物是军人张旅天,他深情讲述了父亲张蕴钰及一代代马兰人在核试验基地的奋斗故事。在核试验基地建设期间,马兰人严守保密纪律,舍小家为大家。在马兰基地,程开甲、林俊德等许多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扎根戈壁,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守岗位。此外,第二代马兰人在艰苦环境中成长,始终传承马兰精神。如今,马兰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马兰基地也持续涌现杰出人才,完成多项重要科学实验,不断续写我国核事业的新篇章。

7月27日学科工作坊,围绕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进行专题辅导,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坚主持。《中共党史研究》副编审吴志军作题为《关于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辅导,《党史研究与教学》常务副主编魏少辉围绕《中共党史学术论文投稿中的若干问题》作专题辅导,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曹开华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方向与方法》为题做专题辅导,清华大学副教授吴起民围绕《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问题意识》向营员作专题辅导,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编辑王丽以《中共党史党建学预印本平台建设的价值与愿景》为题作主旨报告。


7月28日举行学科工作坊“知识体系建构与跨学科研究前沿指导课”,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宏卿作《地缘革命学:丰富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进路》的研究报告,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庞振宇作《空间思维与苏区史研究》的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教授李坤睿作《中共党史学概念范畴视野下的“中央”“地方”与“基层”》的研究报告。围绕前沿指导课导师讲授的相关内容,与会师生就中共革命和苏区史研究的概念或范畴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讨论。

在结营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任雅楠、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俊浩、井冈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宏彬、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方伟霞、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姜坤鹏、江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陈万银等六位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发言。营员代表们认为,在研习营学习期间收获颇多,开拓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素养,为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环节是组委会给优秀营员代表颁发获奖证书仪式,指导教师易凤林、李坤睿、彭坚和肖海鹰为优秀营员代表颁奖。

黄远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