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真正的乡土调研不是带着预设的结论去验证,而是要让沾着泥土的鞋底先丈量这片土地的温度,让心灵先于头脑去感受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脉动。”
当青春的脚步踏上乡土,当理论的种子扎根田野,便碰撞出最动人的成长回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带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在丰城的乡间小路间书写了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思政课。八天的调研里,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实践版图,用真心倾听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让书本上的理论在泥土芬芳中生长出实践的根系。这份满载着汗水与思考的记录,不仅是一次专业实践的总结,更是当代青年与乡土中国双向奔赴的见证——见证着青年在田野中读懂中国,也见证着乡村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机。
田野课堂I青春逐梦乡村路 振兴扬帆正当时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圆满完成丰城专业社会调查
“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2025年7月1日至7月8日,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深入江西省丰城市同田乡、湖塘乡、张巷镇、石江乡等广袤田野,圆满完成了专业社会调查。这既是一堂行走的田野课堂,也是一次青春的使命淬炼。
泥土芬芳中求真知青春实践中悟担当
七月的丰城乡村,热浪灼人,却阻挡不了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真心倾听民声的热情。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在古韵悠长的村落巷陌间、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村民院落里,处处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同学们聚焦民生关切、产业升级、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深入开展探索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从同田乡花生科技小院看产业转型的探索,到树下村民对惠民政策的由衷夸赞;从湖塘乡坑里村斑驳砖瓦间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到琅琅书声中体察乡土教育的发展;从张巷镇长坑村与村干部的深入探讨,到石江乡同学们从最初交流的无所适从到主动制定提纲、敞开心扉与村民夜谈的成长历程……丰城大地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同学们求知的足迹。大家放下书本理论,俯身倾听最真实的乡土呼吸:倾听新农人讲述产业变迁的酸甜苦辣,感受留守儿童对知识的深切渴望,领悟基层干部在减负创新、调解纠纷中展现的智慧,洞见乡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八天的汗水浸润了丰城的沃土,年轻的心灵也深深贴近了这片土地的温度。正如祝玮悦同学所感:“真正的乡土调研不是带着预设的结论去验证,而是要让沾着泥土的鞋底先丈量这片土地的温度,让心灵先于头脑去感受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脉动。”实践深刻印证,乡村的答案在广袤的田野间,在朴实的家长里短之中。同学们在泥土芬芳中解码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在亲身体验中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深刻内涵,切实践行了“身入”更要“心至”的调研真谛。
感恩同行情暖调研路
此次调研的圆满成功,凝聚了来自各方的鼎力支持与深情厚谊。在此,我们谨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衷心感谢丰城市及各调研乡镇(同田乡、湖塘乡、张巷镇、石江乡)人民政府、各村村委干部们的大力支持、周密安排与积极配合,为调研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湖塘乡政府食堂那锅总是为同学们留着的热菜,乡干部们亲切的问候;张巷镇、石江乡政府和村委的悉心接待与周到安排,都让同学们倍感温暖,如同归家。特别感谢基层干部们分享的宝贵经验和治理智慧,你们的实践是生动的教材。


深深感谢淳朴热情的乡亲们!感谢你们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分享日常生活、所思所盼,为我们的调研注入了最鲜活、最真实的素材。与圳上村、九坊村等村民的围坐畅谈,是同学们了解真实乡村、倾听人民呼声的宝贵窗口。

诚挚感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与统筹协调,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宝贵的实践平台。院领导们不顾舟车劳顿,专程前往各调研点看望慰问师生,鞋上沾着远路的尘土,眼中满是对田野新苗的殷切期望,这份关怀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充满力量。
由衷感谢全程悉心指导、陪伴我们的老师们!王江伟老师、王为老师、潘华老师、李正兴老师、饶芬老师、毛韵老师,感谢你们顶着酷暑,带领我们走村入户;感谢你们在访谈技巧、数据整理、报告撰写上的倾囊相授与耐心指导;感谢你们在每日总结会上的谆谆教诲,将“实事求是”的调查精神和“带着温度的调研”理念深深刻在我们心中。潘华老师“身入更要心至”的教导,是我们此行的灯塔。
感谢并肩作战的全体同学!调研中展现的团结协作与青春风采令人难忘。无论是为身体不适的同学送药递水,还是熬夜整理访谈记录,点点滴滴的互助互爱,让这八天的调研充满了温情与克服困难的力量。
满载而归启新程青春逐梦向未来
为期八天的专业调研虽已落幕,但思想的火花持续闪耀,前行的脚步永不停歇。回首此行,同学们收获颇丰。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拓展、视野的开阔,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实践能力的锤炼。正如陈紫艳同学在调研日志中所写:“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始终保持一颗真诚、勇敢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大家深切体会到,“行胜于言”是成长的箴言,唯有将专业知识扎根于广袤田野,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与力量。从最初的迷茫生疏到后来的主动探索,同学们在实践中突破自我,深刻领悟了知行合一的真谛。

展望未来,同学们心怀在丰城大地汲取的养分与感动,步履更加坚定。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在同田、湖塘、张巷、石江四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无论是古村焕发的新活力、产业转型的艰辛探索、基层治理的生动智慧、教育发展的现实思考,还是民生改善带来的盈盈笑脸——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剖析,努力淬炼成饱含“青年智慧”的调研硕果。要将在这片热土上触摸到的时代脉搏、感受到的人民情怀融入学业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春誓言,让理论之光照亮田野实践,让田野的沃土滋养理论的根系。无论未来身在何方,都将持续关注乡村的变迁与发展,以专业所学回应时代之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同时,也愿做传递乡村声音的桥梁,让更多人听见丰城的故事,看见乡村的脉动,共同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此次深入丰城乡村的“田野课堂”圆满结束,它不仅在行走与观察中深化了同学们对社会现象和国情民意的认知,锤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更在大家心中播下了情系乡土、服务社会的种子。那些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收获的真实故事,那些与乡亲、干部、师友交流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都已成为成长道路上珍贵的养分。相信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子,都将带着这份田野调查的热忱、严谨与深厚情感,继续关注社会、扎根现实,用所学所得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这段夏日的实践经历,绽放出持久而璀璨的价值。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研成员供稿,陈紫艳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