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朱钧有
中国青年网赣州7月18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宋静)“我是第一次听红军烈士王金长遗孀段桂秀老人的故事,把我听哭了。感动我的不仅仅是革命先辈王金长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的故事,还有段桂秀老人一生守候的忠贞爱情。让我在这里上了一堂课堂上听不到的‘大思政课’。”
7月15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李梦瑶眼眶泛红,向讲解员肖婷婷询问着段桂秀老人更多的故事。
李梦瑶是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7月15日,她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跟随“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来到赣州市于都县,感受红军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在长征路上学党史。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肖婷婷为江西师范大学师生讲述段桂秀老人的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摄
跨越一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肖婷婷的口中,李梦瑶听到了更多关于106岁老人段桂秀的故事。
在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段桂秀和王金长这一段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爱情故事静静流传着。
1918年,一个未满月的女婴段桂秀被家人送至车溪乡王家。“王金长是段桂秀童年的守护者,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她,好东西总是先给她,段桂秀称他为‘金长哥哥’。”肖婷婷说,段桂秀老人常常回忆与王金长的往昔。
1932年,王金长决定响应号召,加入红军,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面对离别,段桂秀虽万般不舍,但在王金长的耐心劝解下,她最终选择了支持。
“那一天,段桂秀在车头圩的大樟树下送王金长,为他买了一双新鞋,他则脱下自己的旧衣,连同身上仅有的几块钱都留给了她,说至多三五年就会回来。”肖婷婷说,这一别,竟是余生的漫长等待。
王金长走后,段桂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甚至需要外出挑石灰、挑煤以补贴家用,每担百斤,日复一日,只为那一份对生活的坚持和对金长哥哥的等待。
然而,岁月流转,金长哥哥并未如期归来。直到1953年,一张烈士证明书带来了王金长牺牲的消息。
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静 摄
在段桂秀心中,她始终不愿相信,她期盼着金长哥哥会遵守诺言,归来与她团聚。“这份信念,支撑着她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拒绝了家人的改嫁劝说,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为了生计,段桂秀在供销社做饭,用勤劳的双手为家人撑起一片天。尽管生活艰辛,但她从未放弃对金长哥哥的等待。
直到2019年,在于都县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的帮助下,段桂秀终于在于都县烈士陵园中找到了王金长的名字。那一刻,多年的等待与期盼化作了泪水,她终于接受了金长哥哥再也无法归来的事实。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段桂秀抚摸着雕像,仿佛又看到了她的金长哥哥。她失声痛哭。”肖婷婷说,这份跨越世纪的守望与坚持,感动了无数人。
江西师范大学师生与段桂秀老人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记者 宋静 摄
上了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
当天下午,李梦瑶跟随着活动来到段桂秀老人的家中,并且和同行的师生,与段桂秀老人拍了一张合影。
李梦瑶说,段桂秀老人的一生充满了坚韧、执着、奉献与爱,她的故事是红军长征千万个故事里的一个缩影,“这一幕幕让我深受感动”。
李梦瑶表示,在于都县这个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她上了一堂特殊的“大思政课”。作为一名大学生,她今后会牢记革命精神,坚守心中信念。“我们是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也是追溯历史、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人,更要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我不止一次听段桂秀老人的故事,但每次听都深受感动,这就是革命年代纯真爱情故事的力量。”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钰鑫跟随活动,来到于都县车溪乡,聆听了段桂秀老人讲述“守望”的故事。
王钰鑫认为,90多年前,为了一句“你一定要等我回来”的承诺,段桂秀老人用一生来守候,书写下了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这段红色故事让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感动,感知着老人身上那份乐观豁达、坚韧不拔,感悟着她的那份百年守望、执着信念。”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王钰鑫表示,他将深度挖掘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包括“段桂秀守望”在内的一个个红色故事,开发一批红色思政教学案例,在讲道理和讲故事的结合中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以伟大的革命精神夯实思政课的力量根基。
据悉,“复兴志 报国行”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由中国青年报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活动将组织高校青年师生组成思政实践团队,跟随网络主题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水青山、赓续共产党人精神的红色传承、为民解忧为民造福的基层善治、惠及全球联通中外的幸福之路中,感悟时代大逻辑、大学问、大道理,激励青年学生及广大青年网民在伟大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砥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践力量。
文章链接:https://txs.youth.cn/xw/202407/t20240718_15388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