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读书会】2018年第9期:释读《反杜林论》——哲学篇

2018-11-25

 

   1124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317会议室成功举行以“释读《反杜林论》——哲学篇”为主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读书会。本期读书会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玲玲教授作为嘉宾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博士、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王玲玲教授采用现场阅读直接分析的交流方式同在场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进行解读。

       王玲玲教授首先对恩格斯和杜林两位主人公作了简要介绍,针对本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背景,王玲玲教授指出,恩格斯为了挽救工人运动历时两年完成论战性文章——《反杜林论》,并通过全面批判杜林的错误思想,第一次深刻的揭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恩格斯写此书的目的是通过批判杜林进而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展示在世人面前,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王玲玲教授强调,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学到马克思主义的思辩方法,还能学到恩格斯的人品和睿智。

      根据王玲玲教授对《反杜林论》的解读,在场的博士、硕士生结合自己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18级博士生陈琳琳结合自己的思政教育经历就教学强制和灌输两种方式是否等同提出疑问。


  2018级研究生吴旋认为,针对当前学术造假事件,我们应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学术观。

      王玲玲教授就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进行了全面的解答和精细的点评。并指出当下的学习氛围太浮躁,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去质疑,缺乏问题意识。针对这种现象,王玲玲教授指出,在态度上,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观念要正;在方法上,做学问要有基本的立场和理论,善于运用“模糊概念”;在意志上,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由此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工,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的基础功底,锻炼自己梳理提炼的能力。

   最后,王玲玲教授对同学们写文章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第一点:要有所知才能有所为,在写作之前,要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和充分的材料。第二点:写文章要适时而写,顺势而为,写的内容要适应读者,受社会认可,顺应这个时代。第三点:可以学习恩格斯的文风和学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王玲玲教授鼓励同学们要训练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潜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文: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