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19点,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317会议室成功举行以“释读《新民主主义论》”为主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读书会。本期读书会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利生教授作为嘉宾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博士、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周利生教授通过启发性读书交流方式引导在场博士、硕士研究生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进行深入探讨。
周利生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论》是一篇讲话,是在1940年1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演讲,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标志之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读篇目。周教授提出在场同学们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提前阅读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基础下,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场的博士、硕士生同学在周利生教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表达了自己的读书体会:
2018级博士生刘坚认为,新旧民主革命最为本质的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的替换直接影响了革命所属阵营和革命前途命运的改变。
2018级硕士生黄文婷就《新民主主义论》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设时期的思想之间的几点关系作了论述。
2018级硕士研究生楚玉保认为,对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困扰,首要问题是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问题,周利生教授指出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在学术上非常正常。直到改革开放前,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革命理论,没有讲社会理论,当下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革命之后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周利生教授以“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成立充满了争议”的现象予以佐证学术界的观点对立现状。
周利生教授指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分别是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决定革命性质的是革命的对象。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封建专制,社会主义革命是反资本主义。识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领导权。对于在场同学提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周利生教授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西文化的差异一直存在,我们应去其糟粕,科学吸收外来进步文化,不能文化自大,固步自封,应进行创新型转化,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颂古非今。
最后,周利生教授鼓励同学们课下要多阅读,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勤于思考,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争取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刘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