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读书会】2018年第6期:解读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2018-10-31

 



  1030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者读书会”2018年第6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楼教工之家成功举行。本期读书会围绕《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展开阅读和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蒋贤斌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了本期读书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博士、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以多样化的形式和角度展开交流与讨论。

  蒋贤斌教授首先对本书作者李泽厚作了简要的介绍,以李泽厚先生的性格、人生经历及个人成就为切入点,呈现出一个轮廓清晰的学术界明星形象。蒋教授针对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访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个章节进行了着重讲解。引导同学们更一步认识启蒙与救亡的关系,并深入分析救亡压倒启蒙,启蒙被救亡“中断”的历史现实问题。蒋贤斌教授指出,西学的不断入侵是启蒙运动不断发展的催化剂,针对百姓民主思想匮乏的社会现实,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旨在突破家庭伦理的传统观念从而肯定个人价值,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在此认为鲁迅先生的“阿Q精神”和《呐喊》,就是对陈独秀观点的最好诠释。蒋贤斌教授进一步强调,救亡革命是造成启蒙不彻底和中国民主不深入的重要原因,引申出对待传统文化应该进行转化性的创造即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文化和思想,要从错误中慢慢摸索并且走向正确的道路。正如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逻辑的推理和历史的碰撞一样,启蒙是未尽的事业,也是持续的信仰和不断进步的过程。

 根据蒋贤斌教授对《中国现代思想史》重点章节的解读,在场的博士、硕士生以提前阅读书目为背景,并且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讨与交流,真正的将读书会的要旨和精髓发挥出来,切实的展现了读并思考再交流的过程,相信在场的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读书会最后,蒋贤斌教授指出,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跟不同的研究者的对话,要产生问题意识,层层递进,并对问题作出合理回答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实现自身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