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简报第4期

2020-02-29

 

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工作简报

  

  

4期

 

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20年2月29日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江西师范大学认真谋划、创新工作主动作为,高质量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工作。为及时总结经验、交流信息,特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简报,供上级领导参考兄弟单位指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全面落实线上教学 全面推进“疫”思政

 

当前,疫情防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临的头等大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各项工作,坚持把“疫”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面推进实施战“疫”小课堂专题活动。

一、全面部署和落实“基础”课线上教学各项工作

1、引进优质资源,落实线上开课。“基础”课引进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资源,实现对授课学生的全覆盖线上开课。严格执行学校安排,本课程的线上教学于2月20日正式实施。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在线资料、参与在线讨论、完成测验作业等方式开展线上学习,教师以参与讨论、在线答疑、批改作业等方式开展学习指导。线上教学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2、提高思想认识,全面部署“疫思政课堂。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战“疫”思政课堂的工作安排,“基础”教研部向全体任课教师发出倡议书,要求大家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战疫思政课堂的重大意义。大家一致认为,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思政课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还认为,把全国人民防疫抗疫生动实践转化为“基础”课教学的鲜活资源,也是当前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教研部在经过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课实施战“疫”课堂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任务分工。“基础”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委员以强烈的担当意识,积极带头承担工作任务,主动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全体教师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二、把战疫元素全面融入“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

开展“思政课战疫小课堂”专题活动,及时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运用好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等教学题材,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决心。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础”教研部经过集体讨论,明确了把战元素全面融入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

三、“思修”课推进实施战小课堂的主要举措

1.结合抗疫元素制作专题微课、教案、课件。围绕战“疫”主题,写作教案,制作课件,录制微课或短视频。每个微课时长约8-10分钟,每个短视频时长约30分钟。

2.在每个教学单元增加战故事与案例分析。拟在每个章节(含绪论)以“添加新课时”的方式,增加一个教学内容,名称统一为战“疫”故事与案例分析,以若干个案例的形式呈现。

3.线上教学平台推出基础课战课堂专题。“基础”课的线上平台,以“添加新章节”的方式,增加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名为基础课战“疫”课堂,向学生推送有关学习素材。

4.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战法律知识竞答。在上述新增加的基础课战“疫”课堂的单元,以“添加单元测验”的方式,设立一个栏目——“疫”法律知识竞答,作为学生必修完成的一项单元测验。

5.在本课程教学中,布置一项课外作业。根据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生动实践和战“疫”思政课堂的所学所思,写作一篇心得体会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此作业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作业以电子稿形式提交,在学期结束前由任课老师负责收齐并批阅。作业评分将作为本课程线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课程考核。

6.在本课程教学中,鼓励以自主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参加各种形式的抗疫志愿服务活动,自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按规定提交相应的实践活动材料,可认定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或者认定为学习中表现突出并平时成绩中予以加分奖励。学院将视情况制作有关荣誉证书进行表彰。

 

 

 

 

 

 

 

 

                                                       

  

报:教育厅社政处;党(校办)、宣传部、教务处;

送:各教研部、思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