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八位一体”实施“青马工程”

2018-03-12

 
江西师范大学“八位一体”实施“青马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实施江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江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青马工程”领导小组,领导、统筹学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制订了《江西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的,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学术研究为重点,积极组织,广泛动员,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八位一体”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组织实施“青马工程”。
     “八位一体”活动主要包括:1、开展项目研究,提升理论创新能力。对接省级“青马工程”项目,学校设立校级“青马工程”项目,由学校单列专项经费,资助相关选题的学位论文研究,提高研究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进和优化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校通过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研究生群体中入脑入心;3、开设专题报告,加深理论理解。学校通过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就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战略思想、重大政策以及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等做专题报告,帮助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4、加强网络宣传,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和优势,在学校网站筹划建设“青马工程”专题网页,为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能力素质、交流心得体会提供有效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扩大“青马工程”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使更多的研究生投入到“青马工程”中去;5、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学校定期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术论坛”,每年编辑出版“青马工程”优秀论文集,在《师大研究生》杂志、校报等报刊开办“青马工程”理论专栏,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宣传和交流提供平台和阵地,促进学术研讨和交流;6、加强社团建设,培养理论学习兴趣。新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继续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中国文化研究会”等一批研究生学术社团,定期举办读书会、学术沙龙,鼓励研究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撰写读书报告和心得体会,充分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7、组织考察调研,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每年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和寒暑假回乡调研等形式组织研究生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围绕某一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为民服务能力。组织研究生深入到地方和基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技术咨询与服务”、“教育培训”、“扶贫开发”等活动,拓展研究生走入社会、服务基层的渠道,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优势,引导研究生服务他人、贡献社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保障“青马工程”的实施,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在组织分工上,“青马工程”在学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共同参与实施。各学院也切实加强对本学院“青马工程”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通过开展项目和活动,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二是在经费保障上,学校每年下拨“青马工程”专项经费30万元,保障“青马工程”顺利实施。各学院在学科建设经费、人才培养经费和学生工作经费中单列相应经费,为“青马工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在激励措施上,将省级“青马工程”研究项目认定为省级科研项目,将校级“青马工程”研究项目认定为校级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奖学金等各类评选中予以相应加分;加大对“青马工程”活动中优秀研究生的表彰和宣传,树立典型,扩大影响,辐射带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研究生,在学干选拔、组织推荐、评优评先、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组织“青马工程”研究项目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给予表彰激励,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在实施“青马工程”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步落实,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马列”、知“马列”、用“马列”的学术氛围正在形成。在近日公布的2015年江西省“青马工程”专项课题立项结果中,学校喜获25项立项,立项数位列全省第二。
学校必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做好“青马工程”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培养更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