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情况汇报

2009-04-16

 

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情况汇报

 

江西师范大学思政部

 

一、深入分析,认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

实践教学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许多现实矛盾。主要是由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形成的师资力量不足、组织难度加剧、经费保障困难、时间空间矛盾等。对此,我部认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讨论,分析研究困扰实践教学的各种矛盾,找准问题的症结,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近年来,我部教师承担了江西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承担了江西省教学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大学德育的创新研究》等,发表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用实践之水,浇灌理论之花》获江西省高校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有关实践教学的论文还有:实践教学应成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重要环节(作者:周琴);论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曾绍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程的构建(作者邓文平王员);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探讨(作者万海峰 郑艺);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者王员 肖群英);加强实践教学  推进教学改革(作者徐彤宇);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路径探析(作者方旺春)

 

二、努力实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模式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从制度、内容、方法、路径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探索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实践教学的模式强调“三位一体”。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由三部分组成: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

课堂实践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演小品、上讲台等方式进行。校园实践通过参观校史陈列馆和江西红色资源陈列室、红色资源进校园等活动、参与校园公益活动(如爱护校园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开展校园调查研究(如大学生文明行为调查、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则是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现“三个突出”。

第一,突出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实践教育。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我校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的江西省红色资源陈列室展现的江西光辉的革命历史,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教学基地。江西教育电视台200644教育新闻对我部组织学生瞻仰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精神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第二,突出改革开放的实践体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期深入城乡、厂矿、企业、单位,围绕选定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实践报告。如原《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举行的“我看改革开放30年”社会调查与体验活动,举行了“弘扬革命传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论文竞赛活动等等,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

第三,突出个人素质的实践磨炼。通过举办“学雷锋、树新风”、“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暑期“三下乡”、第二课堂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锤炼个人综合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利用西湖区人民法院、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法院旁听审判,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精神。

3、实践教学的组织坚持“点面结合”。

一方面,组织学生以“就近就便”的形式开展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要求人人参与,覆盖全体学生。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在南昌市举行的各种巡回展览,如《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实巡回展》、《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巡回展》、《怒吼的黄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美术大型画册展》、《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等等。

另一方面,每年集中力量抓好2项重点实践教学项目:一是利用暑期挑选部分优秀学生赴上海、延安、西柏坡、井冈山、瑞金、小岗村、葛洲坝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我部教王员教授、韩玲博士、周建国等先后带团指导。《信息日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江西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分别以“首个革命宣讲团奔赴‘红色圣地’”、“江西师大开展革命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一批学生党员趟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学习”、“学子重走红色圣地”、“践行‘三个代表’传播革命精神——江西师大开展大学生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革命精神学习、宣讲活动”为题,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报道。

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就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发布招标课题,组织学生团队集体申报,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完成课题研究。凡参与上述重点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负有向其他学生宣讲的任务,以实现“以点带面”。通过这种“点面结合”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实践教学的效果纳入考核范围。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采取“6+2+2模式:即考试成绩占60%,平时学习表现占20%,社会实践占20%。其中社会实践这一块以学生参与的次数和提高的调查报告、读书笔记的份数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没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总评成绩不及格。通过把实践教学纳入学生的考核范围,有助于实践教学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全面总结,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得失成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虽然在广大教师的辛勤劳作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它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亟待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综合各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当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认知程度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的安排不尽合理;三是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四是教学的管理缺乏规范;五是教学的经费严重短缺。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构成与特点

1)从时空的配置关系来看,以学校和学期为基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所有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学期校内社会实践;二是学期校外社会实践;三是假期校内社会实践;四是假期校外社会实践。

在这四类中,第一类的时空紧紧连在一起,各种教学要素都非常集中,这为开展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它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区域,但其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空间仅局限于学校,“社会性”大打折扣;

第二类在空间上发生了位移,由校内转至校外,虽然空间打开了,“社会性”大大加强,但教学要素也相应发散,尤其是深受时间要素的制约,校外活动很难长期连续的开展,因此,此类方式比较适合于运作短时间的社会实践,比如参观访问等,对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几乎无能为力;

第三类在时间上发生了变换,由学期内转换成假期,虽然时间的约束性大大降低,但由于空间相对狭窄,对社会实践的学生主体缺乏足够吸引力,学生大量离校,学校空空如也,因此,只能从事规模有限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性”大大削弱,除一些专门的理论课题研究活动之外,此种方式的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十分有限;

最后一类的时间与空间都发生了变更,时空界限被大大打破,它能容纳除校内以外的几乎所有的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它的运作难度相对较高(它的教学要素时空分布比较分散所致),但是它的高灵活性与大容量性决定了它也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另一重点区域。

2)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划分标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有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组织参观、公益活动等,它是实践教学方式中最主要的内容。

社会调查指的是让学生们利用课余、节日、假日或在教学计划中列出的时间,组织他们进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的走访调查研究,一般的方法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实地观察、搜集并分析书面材料等,通常采用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式,限于教学时间与学生能力,调查的规模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时间不宜过长,程度不宜过深。它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教学方式中用得较多、层次较高,难度较大的一种方式;

社会服务指的是学生利用课余与节假日的时间,在校内外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学马列、讲马列、用马列”的社会服务,如理论与政策的宣讲与咨询,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送温暖做好事等。此类活动的组织性、专业性比较强,属集体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成功,最好依托于一定的学生团体进行,比如团委、学生会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兴趣协会等;

组织参观指的是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及教学计划内的时间,结合理论教学,到各种教学基地(如企业、部门、乡村、展馆等)进行直观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此类活动难度并不大,成功的关键在于同各个教学基地必须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

公益活动指的是学生利用课余与节假日等时间投身校内外公益事业,如参加“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活动等,此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大学生的劳动、群众与爱国主义等观念。此类活动多是由校外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举办,很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新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体系是实践教学的动力机与保障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组织系统、活动规章制度、活动资源获取渠道、活动激励机制与活动风险机制等诸多方面。具体内容涉及到实践教学的目标、课时的安排、经费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培训、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等。特别要建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系统。它是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的神经中枢,可由领导机构、执行机构、教学研究机构、督查机构等四部分构成。

领导机构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各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及部分专家共同组成的非常设机构,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其职责一是把握实践教学活动的政治方向,二是颁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三是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各种应急服务;

执行机构是由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各教学单位构成,其成员主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它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单位,它向领导机构全权负责,其职责是具体组织与落实各项实践活动;

教学研究机构成员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它主要是个学术研究机构,其职责是追踪与研究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以论文或报告等形式向领导机构与执行机构提交建议与解决方法;

督查机构主要的职能是督导监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及整体的运转情况,保障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它通过督查报告等形式向领导机构及时反馈活动信息。督查机构的成员可以由实践教学各方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离退休的老领导老教师来担当。

 

 

 

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情况汇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