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厚德笃行”名家讲堂(第五十五讲)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209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学院特邀上海大学肖峰教授作题为“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问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尤琳主持,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共计8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肖峰教授以“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为切入点,系统剖析人工智能与认识论的深层关联。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受哲学认识论影响,不同的认识论观点催生符号主义(理性的推理)、联结主义(归纳与学习)、行为主义(对环境的灵活与应对)等不同流派;各种范式的人工智能各有长短,走向通用人工智能需要不同范式的相互融合,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肖峰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大模型与知识生产的区分。他指出,大模型文本生成不等同知识生产,今天的生成式AI的本质与定位,对应的是“三阶知识生产理论”。在阐释“三阶知识生产理论”时,肖峰教授通过对比一阶、二阶知识生产,明确三阶知识生产是由生成式AI介导的知识再生产,需依托前两阶知识进行再加工、重组与表达转换。同时,他特别警示,三阶知识生产虽有特殊价值,却存在身份伦理争议、缺乏真正创造性等局限与风险,需理性看待其作用与边界。

在此基础上,肖峰教授引出了“具身智能”与实践认识论的相关探讨。他指出,“具身智能”早期被边缘化,大模型发展到巅峰后,其局限性凸显。目前,“具身智能”发展已提上日程,由此带来的是认识论上的革新,传统AI知行割裂,“具身智能”则走向知行合一,重构知行关系,克服莫拉维克悖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走向“大语言模型”与“具身智能”的高阶融合,实现双向赋能。
讲座尾声,肖峰教授针对“超级智能与认识主体”指出,人工智能从工具到伙伴、代理,可能发展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双主体,引发认识主体争议。他分析了“认识主体”的含义演变与多元表达,重点强调要警惕人工智能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到“一本正经的胡作非为”,再到“一本正经的胡思乱想”的危害性升级。他提出,通用AI时代如何避免人类主体地位丧失,是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真理与价值”相统一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

讲座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程世平老师分享了学术感悟。他指出,我们要向肖峰教授学习,在学术研究中追求AI之真与人文之善、价值之美的比翼齐飞,多思考、多研究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新问题。尤琳院长代表学院向肖峰教授致以诚挚感谢。她表示,肖峰教授的讲座内容兼具思想深度与前沿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解,更为后续学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